首页

艾玛强制圣水视频 系列

时间:2025-05-29 17:34:49 作者:绣娘深闺手作乘“云”踏“网” 浏览量:22909

  中新社上海9月6日电 题:上海为金融、科创“双中心”联动搭桥

  作者 高志苗

  一边是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一边是“2024inclusion·外滩大会”,同一时间在上海举行的两场会议将重点都投向了金融和科技。上海肩负加快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是重中之重。为实现“双轮驱动”,上海正为金融、科创“双中心”联动搭建“桥梁”。

  上海打造金融、科创“双中心”具有先天禀赋。彭博亚太区总裁李冰告诉中新社记者,上海不仅聚集了众多领先的金融机构,也是很多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和发展基地。上海在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企业与本地金融机构合作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含量的同时,也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促进科技与金融的联动发展。

  将金融与科技联动发展也成为诸多金融机构的选择。2024年,欧洲最大的资管公司东方汇理资产管理集团在上海设立金融科技公司。东方汇理资产管理亚洲区行政总裁王大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第一家资产管理子公司在上海设立的外资独资金融科技公司,东方汇理金融科技的成立是外资企业在中国资产管理科技市场中的开创性举措。

  “中国市场为东方汇理科技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数百家金融机构都在寻求提升自身科技能力的解决方案。利用东方汇理金融科技平台的新功能进行创新,促进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也符合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在亚洲和科技领域加速发展的目标。”王大智说。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也表示,上海建设金融、科创“双中心”,对于提升上海当前乃至未来的城市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此,需要进一步造桥、修路,促进“双中心”之间的联动与融合,实现“双中心”的协调互动发展。

  在他看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科创中心之间需构建三层面“桥梁”。一是“双中心”建设中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联动,体现为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融合互动。二是在科技金融中实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有效组合,体现为“投贷联动”。三是在直接融资中资本市场投资与融资的协调发展,体现为创新投资与资本市场的联动。

  推动金融和科创“双中心”建设,政策协调必不可少。李冰认为,政策制定和投资有相似之处,基本面十分重要。正如投资者会考虑数据的基础和质量一样,政策制定者在考虑政策时也应当回到服务市场参与者、促进市场发展的本源。“上海可以通过促进金融机构和科创企业的合作,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和突破金融科技的边界。”

  事实上,上海也正向此探索。上海市副市长解冬在“2024inclusion·外滩大会”开幕式上表示,上海将出台推进金融科技中心建设的行动方案,进一步发挥上海在资源集聚、应用场景、营商环境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向成为“全球有引领性的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设目标加快迈进。

  屠光绍强调,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联动、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即投贷联动、耐心资本与资本市场功能联动三层面,构成了实现“双中心”相互赋能、融合发展并形成更好发展基础的关键机制。“我们需要构建无形的桥梁,即制度之桥、机制之桥和开放之桥。只有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双中心的建设才能拥有更坚实的基础和更强大的功能。”(完) 【编辑:叶攀】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石榴花开筑同心 大地欢歌耀中华——写在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开幕之际

随着越来越多人了解西藏石刻艺术,参与保护的人也多了起来。据格旺介绍,在日喀则康马县、南木林县等地,都有石刻文化传承研究联合工作站。“也有很多年轻人很感兴趣,这种现象特别好。”

中国最大湖泊近十年丰水期面积增大 水位上升

生态环境部目前正在编制《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4—2030)》并有望于近期出台,其中将明确我国2030年前履约时间表和路线图,着力加强对导致全球变暖的强效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设,共同推动履约工作迈上新台阶。

学习·故事丨从“3820”战略工程感悟习近平的民生牵挂

蓝佛安强调,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压实地方化债主体责任,指导地方稳妥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和推动融资平台转型。同时,对违法违规举债问题严肃查处问责并限时整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的风险。

总书记刚刚来过这里丨青铜铸文明 文脉贯古今

据了解,活动期间,2024/25秋冬中国国际皮革裘皮时装流行趋势发布、2024海宁中国国际时装周、2024海宁中国国际时装展这些“王牌节目”将相继举行。众多皮革中坚品牌,以高端品质、匠心设计一同引领行业时尚趋势。

行业大咖齐聚成都 为网络视听产业有效赋能

何景成,1977年生,现为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字学系系主任,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文字学,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部,合著2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目前担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周代文字的发展传播与文化意义研究”首席专家。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